曾经有个地方是东方思想文化的交汇处,也是百家争鸣的集合点,更是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东方的雅典学院”。此地就是风采卓然、容纳百川的稷下学宫。下面就请各位看官跟着小编的脚步,翻看它那辉煌的那一页。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稷下学宫考古项目领队董文斌介绍,该建筑基址群东与齐故城小城相接,南宽北窄略呈直角梯形,东西约210米、南北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现在已发掘2000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群和后来的古代太学布局相类似。
此处道路及门址名称至今仍沿用“黉”,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齐国故城考古项目负责人董文斌看来,这很可能是关于此地的记忆保留下来的结果,“我们‘解剖’发现这条路真正是古道路,宋代时就有,宋代之后这附近又没有学校,也许老百姓从很早就知道这个地方,口口相传延续到现在。”
三月,北中国依旧严寒笼罩。冻雨初歇,天空蠕动着铁青色的云朵,像一些肥胖的软体动物。从市中心驱车向东,二十分钟后,我已置身于广袤的原野。灰白的公路旁,行道树光秃秃的,铁丝般的枝条间,托举出一个个刺目的鸟巢。公路以远,麦苗如绿浪,拍打着低垂的天际线。
现在各大学已开学了,又有一批新学子步入大学校门。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齐鲁大地就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一所高高等学府,这就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创造,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
临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都城,在这里,有一座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的“稷下学宫”,深藏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尽管经过了两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辉煌和灿烂,依然光彩夺目。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为聚集人才,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将学者封为“大夫”。
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火速出圈,频频登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榜。众多旅客进淄赶“烤”,小饼、烤炉加蘸料这淄博烧烤“三件套”成为新风尚。淄博烧烤的爆火也使得淄博这个安静低调的城市突然闯入大众的视野中,网友戏称,“上一次淄博这么火还是在春秋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