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体检季,在各种常规体检项目中,血脂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人们拿到血脂化验单据时,上面往往会显示“7项检查”,不同的数值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血脂7项”怎么看?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为你详细解答。
审核专家:陈桢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一提到“高血脂”,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老年朋友,哪个身边没有几个“高血脂”呢?“高血脂”是人们惯常使用的说法,严格来讲并不准确。相对而言,“血脂异常”这种说法更为恰当。为什么这么说呢?血脂异常≠高血脂!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今天跟大家讲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而且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出,以下四类人群需要注意重点筛查血脂:1.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者。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保持血脂的稳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控制其进展都有很大帮助。
血脂高≠体重高!血脂高主要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等升高,因为“隐匿在血液中”,所以几乎无法根据体重来判断。而且对于轻度高血脂人群,身体通常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和临床症状,但如果放纵血脂的升高,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血管,很可能导致中风、心梗、脑梗等,危及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指冠心病、脑血栓、导致缺血症状的外周动脉狭窄等,是威胁心血管健康的“狡猾杀手”,它隐匿、缓慢,损害心血管健康于无形。血脂异常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则是众多“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