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不仅引发了观影热潮,还带火了与哪吒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在天津和四川宜宾等地,陈塘关、哪吒行宫等景点因哪吒传说而备受游客青睐,成为热门打卡地。天津利用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结合当地地理文化,推出了哪吒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截至2月18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以破竹之势超过123亿元,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哪吒2》的成功意义远不止于票房,更是中国文化创新活力、魅力与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标注了新高度。
央视网消息: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目前,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90亿电影。随着票房迭创新高,“小哪吒”带动中国多地“哪吒游”热度攀升,文旅部门和业界顺势而为,纷纷借力拓展资源。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月13日19时许,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也是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元的电影!目前,《哪吒2》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7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3名,并继续在榜单上往前冲。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孙强 李慧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热映,天津、四川等多地借助影片热度,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让各地文旅资源焕发新活力。
□杨世豪(湖南工业大学)哪吒究竟是哪里人?随着电影《哪吒2》突破100亿大关,四川宜宾、天津陈塘庄、河南西峡等地围绕“哪吒故里”的文化归属争议再掀波澜。本质上,哪吒之争的背后是地方将“文化IP”异化为“经济筹码”的功利逻辑,地方试图通过“哪吒户籍地”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经济发展。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文化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不妨乘势而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广泛传播文化,提供更多中高端、舒适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消费更加红火。文化消费成为今年春节消费的一大亮点。
来源:环球时报 【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伴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热映,从手办盲盒到爆米花桶,再到冰箱贴、金手镯等,“哪吒”系列周边、衍生品受到大量消费者的喜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这个春节档,国漫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势如破竹,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从“二刷”到“三刷”,从“小孩必看”到“全民刚需”,哪吒也走出电影院,其展现出的惊人“钞”能力,甚至催生出“哪吒经济学”的说法。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上映18天,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8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亚洲首部过百亿的影片。同时,《哪吒2》也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二,成为前三名中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来源:人民日报我们的文化在循环往复中绵延不绝、在螺旋而上中生生不息,一份踏实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莫过于此多向度、全方位补链、强链、延链,能够更好挖掘传统文化宝藏,让那些沉睡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并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