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北京市残联的“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展馆亮相服贸会现场。从AR字幕眼镜到AI手语数智人,从外骨骼机器人到电子导盲杖,一件件创新产品,点亮了残疾人的美好生活。展览现场,一款可穿戴式智能助盲设备供观众体验。
三湘都市报8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翊玮 视频 朱帅铭)“恒丰银行到了。”8月21日,随着门口喇叭的播报,视障人士黄斌跟着小雷App的导航声音指引独自到了银行门口。“太方便了,银行门口的播报很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播报,这一排的门我不知道进哪一个。
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占全国残疾人口的17%。城市中的盲道越来越多,导盲犬也开始被更多的公共场所接受,盲人的日常出行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今年7月,高德地图在北京和杭州上线了“视障导航”功能,不断扩展无障碍服务的边界。
11月2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微软正在开发一项技术,视觉残疾人士可以使用头戴式耳机加上手机导航,实时为盲人出行提供语音导航服务。而记者詹姆斯也戴上这套设备,蒙上眼罩,真实地体验了一翻,感受这项技术带来的便利。星期二的早上,天气寒冷潮湿,我站在雷丁镇中心,眼前一片漆黑。
百度“盲人导航眼镜”专利获授权5月9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盲人导航眼镜”外观设计专利获授权。摘要显示,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为盲人用户的出行进行导航,并且可以用于接收用户语音指令、识别路线上的障碍物以及为用户提供语音导航信息和避障提示信息。
出门在外,用导航指路,对普通人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场景。但对有视力障碍的人而言,这些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困难。尤其是当他们想要独立出门时,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找到盲道?如何判断红绿灯?如何辨别自己走的方向是否正确?
“过去,我们看不到博物馆中的陈设,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手机镜头就是我们的眼睛。”8月28日,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展示馆内,一位视障人士向记者介绍着馆内的手机导览应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当观众进入展示馆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操作进行手机拍照。
5月29日消息,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中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面临诸多不便,出行时往往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重要伴侣,其数量和培育上的局限使得这一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他们对物体、方向、位置感知比较差,出行中还可能面临盲道走不通、电梯没有语音提示等诸多不便。视障群体想要参加演唱会、逛街、逛公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欢迎来到恒丰银行。”23日,随着恒丰银行(长沙分行)门口喇叭的播报,盲人黄斌跟着“小雷出行”的导航声音指引,顺利进入银行办事……当天,“小雷出行”正式“落户”恒丰银行(长沙分行)。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科学教育从“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转型?3月30日,第三十五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无锡开幕。大赛为期3天,700余名选手带来445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98个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打造了一场精彩的青少年“科创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