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试运行。该项目标志着中国资环成为业内首家具备线上线下自主回收、自主拆解、自主熔炼一体化能力的手机回收处置企业,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电子涉密载体销毁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网络迈出探索步伐。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6亿至7亿部,推动手机以旧换新、循环利用空间十分广阔。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废旧手机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收破烂的喊着 “回收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旧电脑,头发辫子旧手机和破手机”,这不禁让人好奇,那些被我们搁置的旧手机,尤其是看似毫无价值的破手机,在回收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我国既是手机生产大国,也是手机消费大国。旧手机的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海量旧手机的规范处置、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手机产量为15.
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作为“朝阳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手机保有量和报废量相比,我国手机回收率仍然较低。专家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回收企业主观能动性。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者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
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十四五”期间,手机闲置总量预计达60亿部。废旧手机都去哪了?回收堵点卡在哪?如何推动回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作为“消费促进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今年的热点话题之一。
最近农村兴起一股热潮,有人用脸盆、菜刀换旧手机,这划算吗?看着好像捡了便宜,其实暗藏风险!你想想,一部旧手机,真就只值个脸盆?当然不是!那些收购的人,可不是做慈善的。他们回收的手机,可不止是换个脸盆那么简单。这些手机里,藏着你的秘密!
据新华社报道,1月18日,中国资环集团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在天津、汕头启动试运行。消费者可通过“芯碎无忧”平台(小程序)或者电话服务热线下单,既可以选择上门现场破损服务,也能选择邮寄保密回收。整个过程可视化、可追踪、可溯源。
在农村的集市或乡间小路上,你可能听过这样的吆喝:“旧手机换剪刀、换盆咯!”无论手机多旧多破,这些商贩都会乐呵呵地接收,还会给你家里用得上的小盆、小剪刀作为“回报”。看似普通的小买卖,却让人不禁好奇:这些旧手机回收后到底有什么用?商贩们又是怎么通过这些破损的手机赚钱的?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盈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中国家电消费火热。新年伊始,手机市场也感受到了来自政策的春风——1月16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将从1月20日开始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今年,买手机也能享受“国补”,不少人有了“换机”的想法,甚至已经更换到位。用上新手机,淘汰下的旧手机咋处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连日来,记者采访得知,可选择以旧换新、二手回收等方式,但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若是自留,旧手机可当做行车记录仪、遥控器、电子读书器等,用途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