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广东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五邑大学在江门市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隋军,广东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广东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汤泗昌,广东省档案馆副馆长黄菊艳,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戴文威,福建省档案馆原
凯特精机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现在,江门全城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群体,江门企业及其企业家。在一场高规格举行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员出席,为11类获奖企业和企业家颁奖。会上,18家企业轮流发言,成为了舞台的“C位”。
文/余三定和一般的报告文学传记不同,郭军的报告文学集《江门传奇》有着突出特色和个性风格,对所写的人物除了生动地描写其杰出业绩外,还特别注意挖掘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和人生境界。阅读这部作品时,往往既被作品主人公传奇的人生历程和生动事迹所感染,更为其强大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精神所折服。
经过严格规范评选,15个村镇获评江门市文明村镇称号,22个单位获评江门市文明单位称号,20户家庭获评江门市文明家庭称号,7所学校获评江门市文明校园称号,30人获评江门市道德模范称号,10人获江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江门五邑是院士之乡,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面积,孕育了34位院士,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第一。它长约2.7千米,连通了五邑大学和五邑华侨广场,坐落在江门最为繁华,最具活力的区域,道路两侧设立了数十个五邑籍院士的雕像,向过往人群细细诉说着江门浓厚的人文底蕴,成为江门面向全国一道独特风景。
大家一致认为,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也有助于我们清醒把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艰巨使命。
记者7日获悉,日前,在收听收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江门市委常委会迅速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听取江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汇报,研究江门市贯彻落实意见。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8月26日至27日,江门市委网信办、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热血五邑人,可敬侨乡魂”追寻江门抗战印记主题活动,邀请20余家主流媒体走进江门市,寻访“飞虎队”抗战史迹,探访参与诺曼底登陆的华侨老兵故居,参观开平南楼,在历史印记中挖掘红色基因,讲述侨乡抗战故事。
文脉悠悠,潮涌西江,侨都人文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江门是中国侨都,“侨”是江门最亮眼的名片。这里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穿过千年长廊,侨乡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绵延不绝,形成丰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数百年来,一代代侨民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早已植入江门人的基因。这是一座内联外通的开放之城、一座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一座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资本看好江门、选择江门、扎根江门,在这里放心投资、安心置业。
3月5日,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在江门市委政研室挂牌成立,这个全新组织属全国首创。江门这项全国首创的特色举措,既体现了江门市主要领导向深圳全面系统学习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江门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侨都精神。
2011年江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460多万侨乡人民接续奋斗,一直没有放松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十年来,城市容颜焕然一新,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去年11月,江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一场从思想到机制,从细节到群体的文明提升行动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