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创新给雪域高原带来安康金秋的西藏,正值丰收季节。阳光下,广袤的农田如金黄色的海洋。青稞和油菜籽层层叠叠,雪域高原处处呈现繁荣昌盛的美好画卷。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不仅重视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引,更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本报记者 徐驭尧在羊八井隧道口,武警拉萨支队某中队战士在哨位上站岗。 肖 洋摄(人民视觉)次仁欧珠在向列车敬礼。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马祎俊(左二)在使用轨道检测车检查铁轨情况。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列车在青藏高原行驶。
【导语】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大批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大国工程相继问世,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
他们用青春热血筑就通往“世界屋脊”的康庄大道,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他们是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是全军唯一一支以道路养护保通为任务的部队,上勤20多年来,川藏线和新藏线由土路变成油路,带动沿线群众致富奔小康,助推西藏稳定繁荣发展。
2023年12月26日,我随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和北京康农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汇美优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组成的捐赠队伍一行,来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向农牧民群众捐赠1000台、价值上百万元的便携式多功能高原节能锅。此次捐赠活动虽只有短短几日,却给我留下了无数感动。
风萧萧,雪茫茫,格桑花开遍地牛羊。如今,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喜逢西藏和平解放70年周年,“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16字的贺匾题词寄予西藏“前景美好,人民幸福”的深情厚望,昭示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不能少”的发展真谛,指引西藏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达“天路”上蹄疾步稳,阔步前行。
本期人物:张鲁新中国冻土专家“世界屋脊第一长隧”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有人曾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由于青藏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多年冻土区,几乎所有国外专家都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苍茫雪域,巍峨昆仑,见证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催生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贯穿过去与未来。一条“天路”绵延千里,联通雪域内外,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建成通车,雪域高原迈进“复兴号”时代。
名家档案 衣向东:北京联合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总监。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著有10余部长篇小说和多部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牟氏庄园》等。贵州是“平”的走吧,去看贵州的路。
70年前,新中国动用4万多峰骆驼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行进1公里,就要消耗12具“沙漠之舟”。如今,一条钢铁“天路”绵延千里,列车一日便达,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苍茫雪域,巍峨昆仑,见证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催生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