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帕金森病日“抗帕不怕一森守护”科普宣教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这次活动是帕友们线下的久别重逢,现场通过科普讲座、暖心互动、健康咨询等环节,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积极干预,延缓帕金森病进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以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超过500万,其中近300万在中国。帕金森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目前尚无治愈方法,随着时间进展,病情会逐渐加重。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第三杀手”,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7%。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疗帕金森病?
“我想好好走,可脚不听指挥。”10月14日上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专家门诊,73岁的梁老师简要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发展:“一年半以前觉得步幅长度不够了,走得慢了,最近半年就是小碎步,越是人多的时候越不敢走,越着急越迈不动腿,这个星期跌倒了好几回。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患病率约为1.37%,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中老年的“第三大健康杀手”,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主要以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为特征。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治愈该病的方法,但科学家和医生们已经通过一些措施和药物,有效缓解了症状,并延缓了其发展进程。然而,帕金森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其实跟很多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谁是它的“对手”呢?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面对帕金森病这种进行性、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人们应建立良好心态,及早确诊并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新京报记者整理出以下几个人们常见的遇“帕”疑问,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帕金森病。
今天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威胁老年人的“沉默杀手”,近年来患病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具体症状有哪些?如何远离帕金森病?记者带您一探究竟。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一旦发生,病程呈进行性进展且无法逆转。
作为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会导致人体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虽然帕金森目前还难以根治,但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曲立新表示,帕金森患者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合理用药,这对延缓帕金森病症的恶化很有益处。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据法新社4月14日报道,露西·克里普纳的胳膊虽然放松了,但她的眼睛一直没离开那个小小的白色乒乓球。她在打乒乓球的时候,会暂时忘记自己还患有帕金森病。克里普纳69岁了,2015年患上这种神经退化疾病,活动能力受限。
参考消息网4月20日报道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4月15日报道,一种针对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蛋白质堆积的药物,可能会减缓该疾病晚期患者运动症状的发展。尽管这种药物有望成为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真能清除大脑中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