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科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而今天,让我们跟着央视新闻一同走进一个神秘而令人惊叹的地方——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这个位于地下 700 米的顶级实验室。当我们听到“地下 700 米”这个数字时,心中不禁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为什么要把实验室建在如此深的地方呢?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冷舒眉】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建设进入收官阶段,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大科学装置建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什么是中微子?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选择广东、落户江门的“三大理由”。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神秘粒子“捕手”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其最大的特点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为微弱,因此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地面、地球甚至是太阳。同时它的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张泉、陈宇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12月18日启动液体灌注工作,这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建成前的关键环节,灌注任务结束后,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正式运行取数。江门中微子实验液体灌注启动现场。
中新网广东江门10月11日电(记者 孙自法)以国际粒子物理研究热点且竞争激烈的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国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建设进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不久前,“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迎来重要进展:随着探测器主体装置基本建成,项目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设计全球领先,运行取数后有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将成为广东基础科学研究的又一“利器”。
2024年3月11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造的中微子探测器,深埋地下700米,用来捕捉和测量物质世界基本粒子——“幽灵粒子”中微子。在江门开平市金鸡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深入地下700米的巨大实验装置,用来捕捉和测量物质世界基本粒子——“幽灵粒子”中微子。
历时9年多,位于中国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明年正式运行。消息一出,科技界对之高度关注。那么,让科学家“兴师动众”的中微子是什么神秘物质?为何要将中微子实验探测器的主体建在地下700米?通过它又可以开展哪些科学研究呢?
广东经济,奋楫争先。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这一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奋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体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7月3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条例》将在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7年全国第一的广东,今天以立法形式再次“力挺”科技创新。从《条例》中,我们也能窥见“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着力“深耕”科技未来的关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