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香椿叶苦,平。消炎,解毒,杀虫。治肠炎,痢疾,疔,疽,漆疮。疥疮,白秃。”“椿白皮苦涩,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遣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痹。”
一、典籍摘要 1.《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涩,性寒,无毒,入心、肝、脾三经。主月经过度,带漏崩中,梦泄遗精,肠风痔漏,久痢脱肛。缩小便,除疮疥,祛鬼疰,杀传尸,解蛊毒,逐蛔虫。蜜炙用。有一种椿皮,功用相同,性敛微温。 樗白皮血中之药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均入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成语“椿萱并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别代称父亲和母亲,因为香椿寿命很长,而象征母亲的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因此成语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