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绿通”晋升副高,与城镇教师、中心学校教师正常晋升的副高职称,在待遇上没有什么区别。“绿通”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正确来讲,是乡村一线教师按年龄晋升职称,满20年晋升中级职称,满25年晋升副高职称,满30年晋升高级职称。
而农村教师本身的优势条件又不明显,既没有业务长处,学校也没有区位优势,所以,这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职称问题就更加期待,尤其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都希望能在退休之前把副高职称解决好,让老教师感到欣慰的是,像河南等地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教师倾斜政策,在副高职称的晋升评审方面给予很多照顾,使很多农村老教师又重新找回了晋升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能够晋升副高的希望。
长期以来,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远离县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等方面都不太畅通,在晋升高级职称方面的条件积累也相对滞后,导致大量的农村教师晋升副高职称时存在很多障碍,要么业绩条件积累不够,缺少优质课证书、优秀教师证书之类的,要么是晋升指标奇缺,有时一个乡也就一两个指标,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些老师在农村学校任教了一辈子,他们的副高职称问题就这样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职称得不到晋升,相应的工资待遇也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对很多乡村教师来说,近年来的利好消息很多,不管是乡村教师补贴,还是乡村教师的职称倾斜,哪一项都直接关系到老师们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职称问题,更是老师们一直关心的话题,因为和城镇教师比起来,乡村教师要想晋升高级职称,很多情况会更难一些,甚至,有的老师在农村学校工作了几十年,他们可能连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都没有,有的连一个县级荣誉证书都没有,即便是把这些硬件之类的证书都准备齐了,也不一定能得到指标,这就直接造成了晋升高级职称的“堰塞湖”,很多学校晋升高级职称的老师都处于焦急排队的状态。
对于教师来讲,职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自己的实际收入,也代表了对自己专业的认可,所以同为教师,职称的高低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特别是针对一些区县之类的中小学方面的教师,因为晋升高级职称的通道并没有那么的通畅。
县城老师晋升职称真是比登天都难。有一位县城的初中的老师,五十多岁才晋了中级,下一步,要想晋升副高,要准备一大沓材料,填好几张表格,还要有单项奖、综合奖,另有论文或专著,以及教龄,还要有农村在教学经历。好多老师两鬓头发也斑白了,至到了退休也没有评上个“副高”。
题主所说的情况应该属于农村教师的情况,近年来,很多地方在晋职晋档方面,都有对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主要是在农村学校的执教累计时间,有些地方的规定是三十年,有些地方的规定是二十五年,也就是说,只要在农村学校的教龄达到规定年限,在晋升副高职称时,就可以通过走绿色通道的途径晋升高级教师,这就是专属乡村教师的晋职优待政策,当然,通过老师们的晋职情况来看,绿通解决的只是老师们的晋升指标问题,该有的证书证件等基本条件还是要达标的,很多人把绿通理解成了,只要教龄够了就可以评高级,很明显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