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记载:“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康熙字典》中是引用了《尔雅释言》和《书周官》,均其义为“无私也”。天下为公”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乃孔子的世间大同景象,全句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上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算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外交部网站发布了王毅部长的新致辞,开篇便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百年变局、中美对抗,以及中国努力变革全球治理、构建全球新秩序的大背景下,外交工作不仅已经成为中美冲突的第一线,而且成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义理文化的领域之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奋进新征程,我们党员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与人民一道把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不断推向新的胜利。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关于“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也曾留下振聋发聩的箴言:“国家非一人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非一党之天下,非一族之天下,非一教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为公!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