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聊排病反应。大部分人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排病反应,比如有些人说泡脚后感觉更冷了,有些人泡脚后皮肤痒,然后就有疑惑:难道自己用错了?难道泡个脚会把身体泡坏?连泡个脚都有反应,如果喝中药的话,那身体的反应会更激烈。其实,这些反应是身体的信号,是身体的排病反应。
秋季比较燥,吃中药是否会加重“上火”呢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对症的中草药。适合秋季的中药方有很多,如生脉饮、桑菊饮、五味消毒饮等,能清热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会上火,反而能治愈上火病症。此外,秋季服用补药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在喝中药的时候千万别碰这 3 种食物,否则就等于白吃了。辛辣食物容易导致身体上火,而中药里往往可能有一些清热解毒的凉性药物,所以如果在服药期间吃了一些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中药里面清热滋阴的药材失去了它的药性。
如果你身体寒湿太重,伤害到脾胃的阳气了,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那这个时候,你再去吃那些补药,药效也根本吸收不了,然后这些补药就会在你身体里越积越多,时间一长,就会郁积化热,那这时你就开始上火了,这就好像是种菜施肥一样,如果用的肥料太多了,那肥料一直堆着,时间长了,就会开始发热。
黄芪,就是中药里一种常被用来补气的药物,一般多用于调理盗汗、气血亏、阳虚体质、生肌敛疮等,所以很多人日常生活就会在开水里放一点黄芪泡水喝,有些人服用一段时间的黄芪后总是会觉得睡眠不稳、咽喉痛、皮肤长痘的症状,明显就是身体“上火”了。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 Hsiao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 Bge.的干燥根,其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很多人不知道,夏天是五脏六腑对气血需求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最适合补气血的时候,中医上讲“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所以气血的运行速度也比其他季节快,但是有的人却一补就上火,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不断,甚至有时还流鼻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吃了中药以后,不要再碰这6种东西,否则就是白忙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倾向于使用中药。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找到我,他表示吃完饭以后总是恶心想吐,而且伴有后背疼痛的情况,舌头是暗红色的,舌苔是薄白苔,脉比较细弱。
生活中我们有些朋友,只要一吃补药,就会上火,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体内的寒湿太重了。寒湿太重,就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脾胃的吸收能力变差,你去吃什么补药,压根就吸收不了,补药在身体里就堆积起来,就会生热上火了。
在我询问过他们的情况后,发现那些一补就上火的人,体内大多都有两贼在作祟!在中医上,痰湿和瘀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阻碍气血流动的通道,而那些吃到肚子里的补药,在消化吸收后,就是需要依附在气血上,才能流动到你全身五脏六腑,去它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