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曾经评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我国农业专家在进入非洲之后,竟然凭借先进的农业技术,在非洲荒地种出了高产粮食,有的土地一公顷就可以收获9吨的大米,我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创举又为非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个中国人在非洲闯荡了25年,足迹遍布非洲30多个国家,从一个打工者成长为一位企业家。他,就是《走进非洲》一书的作者赵彦明。近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赵彦明向读者们讲述了自己的非洲创业史。赵彦明(中)在非洲。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题:中国商人与他的20多年非洲创业经历记者 郑莹莹8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非洲经济社会理事会及类似组织联盟第四次圆桌会议上,中非代表齐聚一堂。中国商人何烈辉在交流中讲述了他的非洲创业故事。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文 | 文史充电站编辑 |文史充电站非洲大陆面积广阔,但农业发展落后人民一直吃不饱。原因是非洲亩产粮食很低,他们靠着其他国家好心援助生活。中国则向非洲援助农业专家,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中国制造的卡车一定能在非洲和欧洲产品同台竞技,我要让中国重汽在世界纵横驰骋!”为了这个梦想,山东小伙儿王荣瑞和他的“战友”扎根非洲十几年,将重卡在西非市场的年销量从不足500台提升至7000余台,年均增长率超30%,提起SINOTRUK,每个客户都竖起了大拇指。
眼前这个灰头土脸,疲倦不堪的是务农者老杨,他的周围是一片片,已经进入收成阶段的菜地,面对土地丰收为什么老杨,还是愁容满面呢?事实上老杨并不在中国境内,他所处的地方是距离中国,十分遥远的非洲刚果,老杨为什么放着自己家里的土地不种,要跑到非洲去种地呢?
非洲土地肥沃,通过大规模租赁或购买土地,从国内招聘人员进行美国式的机械化耕作,在非洲形成一个个的中国村、中国县,解决非洲及中国人的粮食危机,然后再靠这些在非洲的中国人发展工业,形成国外的华人基地。这个办法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