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要修订《春秋》,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引述董仲舒的话说:“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患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
全书共有120篇,其中,《左传》为纪传体,主要记录了鲁国的政治历史,是《春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中,鲁国的历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鲁国是《春秋》的编纂地,同时鲁国的国君也是《春秋》的主编者之一。
位列六经的《春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看不上,斥之为“断烂朝报”——残缺不全的文件。《墨子》里提到过“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国、宋国、齐国都有自己的史书,都叫春秋。
《君子时代的争霸:里的春秋史》,何晋 著,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春秋”成了史书的代称《左传》,相传作者是左丘明,是解释《春秋》这部书的,古人把对一部书的解释叫作“传”,所以后世称其为《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导语:回望悠久的中国古代历史,不难发现,名为《春秋》的巨著无疑是引领时代之重器。据传闻,春秋时期陷入混乱,多国纷争,战祸不断。而鲁国大夫左丘明,则凭借丰富的才情和坚韧的毅力,堪比艺术大师般创作了《春秋》。
千百年来,有一个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却无数次地困扰着读书人和治史之人:《春秋》一书为什么始于鲁隐公?《春秋》位列“五经”之一,以《春秋》之地位,历代读书人都认为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其背后肯定有“玄妙之处”,所以《春秋》开篇纪年就不是一个小问题。
来啦?别急着看内容.......先看标题,看感兴趣的......1、《春秋》是什么?2、《春秋》不是孔子写的?3、《春秋》讲的什么事儿?4、既然有《春秋》,为什么要读《左传》等书?5、《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有什么区别?6、为什么《左传》比较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