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古意》、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杜甫《城西陂泛舟》、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经常写到唐人以羌笛为乐的事迹,以至于林庚先生在《诗的活力与诗的新原质》一文中盛赞唐诗“只要碰见笛声,便似乎无往而不成为好句”。
央广网成都3月3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许多人第一次知道羌笛是通过语文课本中王之涣的《凉州词》,作为古老羌族的代表乐器,羌笛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是羌族人民宝贵的民族财富。
赵昆正在向研学游学生介绍羌笛。受访者供图“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许多人第一次知道羌笛是通过语文课本中王之涣的《凉州词》,但“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赵昆,从小就听着父辈们在碉楼上吹奏羌笛,他的童年也始终浸润在羌笛的历史传说中。
文|刘永加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6月7日,由中国非遗馆主办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在中国非遗馆开展,展览为期一年。本次展览向全国遴选7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呈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2023-11-01 15:00来源:中国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两管数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