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介民1897年9月18日出生在广东省琼州府文昌县,原名郑庭炳,1915年考入广东省立琼崖中学,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任书记,后被军阀察觉,缉捕甚急,遂改名介民,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
1946年3月17日,一架C-47-222号专机从青岛飞往南京,因南京上空正值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与地面联系和降落时劝其另降机场,于是只得转飞上海,又因上海也下着大雨,无法降落,又不得已再改飞徐州降落,结果专机撞上南京板桥镇附近岱山,机毁人亡。
民国,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无数人的命运奔涌向前,在这片充满变数的土地上,谍影重重,暗流涌动,情报机构的角力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一环,而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有三个名字如同幽灵般,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翻滚,交织出一段充满恩怨情仇的传奇——他们就是戴笠、徐恩曾和丁默邨。
有人说军统“三巨头”是毛人凤、郑介民、唐纵,这种说法对也不对:真正掌管过军统的其实只有戴笠、郑介民毛人凤,唐纵基本没咋掺和,戴笠死后,确实是毛人凤与郑介民、唐纵争夺军统领导权,但这个排序却不对,因为戴笠死后,最先代理局长的是中将唐纵,唐纵代理没多久,中将郑介民就被老蒋正式任命为正局长,后来老蒋考虑到郑介民还兼任“国防部次长”,手下还有个管情报的“二厅”,权力有点大,就让毛人凤接任了局长。
保密局三巨头是指浙系毛人凤、粤系郑介民、湘系唐纵三个人。毛人凤(1898年—1956)毛人凤(1898年—1956),原名毛善余,字齐五,浙江江山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曾任江山中学教员,后在县政府和专员公署任秘书。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直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 (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1946年3月17日,戴笠在飞往南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殒命南京西郊岱山。戴笠死后,原属他领导的军统、中美合作所、“忠义救国军”等20万之众,因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不再需要协同盟军在太平洋作战,必然要另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