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焦点。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多次警告称,若伊朗核设施遭到袭击,中东将陷入“全面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情报机构披露以色列可能在未来数月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特朗普政府则重启对伊“极限施压”政策。多方博弈下,中东局势紧张程度持续攀升,地区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近期中东局势再现波折,伊朗军方高层突然宣布将启动名为"真实承诺3"的军事计划,声称要对以色列采取预防性措施。这一表态发生在以色列获得美国大规模军火支援的背景下,引发国际社会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担忧。本文将从双方战略考量、国际力量博弈及地区影响三个维度,客观解析当前局势发展脉络。
近来,伊朗国内的局势动荡不安,不仅要提防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还有议员提出要罢免总统佩泽希齐扬,前段时间伊朗四处寻求帮助,先后去了中东多个国家,然后又去找了普京,就是希望能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而且伊朗外长还跟我们王毅外长通了电话,想要我们出谋划策。
从去年4月到10月,以色列和伊朗开创了双方首次从本土打击对方的先例,现在伴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双方这种有限的报复循环是否会走向失控?我是这样看的,在特朗普当政的未来四年,中东最大的风险点在伊朗,为什么这样说呢?
最近,国际政治舞台上,伊朗与美国的交锋再度成为全球焦点。2 月 4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重启对伊朗的 “极限施压” 系列举措,试图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 “零”,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2024年,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不断,冲突风险外溢蔓延至整个中东地区。在美西方的支持下,以色列同被外界称为“抵抗之弧”的地区国家及多个次国家行为体多线作战。作为“抵抗之弧”的最重要支持者,过去这一年,伊朗可谓是“多事之秋”,大事不断。
从国际关系的现实角度分析,中俄等国在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高压政策时未采取直接对抗或强力介入,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涵盖国家利益、地缘战略、经济依赖和国际规则等层面。以下为具体解析:一、国家利益优先:避免与美直接对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