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至少是三代以上了。作为全国的首都,我的身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同事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大概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和我的交流中没有过多谈及对北京人的负面评价。但是我知道有个词的出现频率很高,那就是“大爷”(二声),当然这不是一个多么好听的说法。
除了发音,“懒”还体现在腔调上。外地人感觉北京人有时候说话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其实这是打小儿养成的。深究原因,可能和北京曾作为明清两代的首都有关,达官贵人,纨绔子弟多,整天闲着没事干的人多,懒散惯了,不过现在改变了很多。如果想具体感受一下,可以看看关于北京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剧,或
一位在北京定居的外地朋友对我说:“刚来北京的时候,实在听不懂北京话。比如说打听个地儿吧,北京人告诉你,‘前边把角(即拐角处)就是’。把角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还有常听人家说的‘起哄架秧子’(出事时,在一旁起哄、幸灾乐祸,火上浇油的意思),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可以说,跟北京人聊天就是在做阅读理解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都得看个人能力尽管和北京人说话聊天就是这么“难”可您要是问他们为什么还跟北京人聊“因为北京人说话实在是太逗乐了!” 北京人天生就是“逗哏”北京人跟人聊天就像是在说相声似的恨不得每句话里都藏着包袱两个北京人聊天您就听着去吧一个
今天是联合国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是地方文化和风俗的活化石下面这些北京方言你都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听”的博物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了解方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听一听那么应该到哪里去听呢?
儿化音是北京人说话的特色,就是词尾“儿”字化,最能体现北京这个特色的地方就是在对北京地名读法上的“儿”字发音的运用。哪个地名要发“儿”字音哪个地名不能带出“儿”字音而只能读正音这里面可大有讲究,大有学问。过去的老北京城门“里九外七”共有十六座城门。
话虽这样说,但它忽略掉了很多老北京人口中的一些土语,相较之下,很明显老北京土语说起来更舒服一些,怎么听都透着一股亲切劲儿,打小儿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最深有感触,当然了,我指的是地道的北京土语,并不是说带有京味儿就算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