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才流失愈加严重,虽有众多资源却多处于低效利用甚至“无人问津”的境地;而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人才扎堆,竞争激烈,赛道拥挤。相比之下,一方红得发紫,一方冷锅冷灶,如何破解这对矛盾,实现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热”起来?
腊月里脚步依然匆匆,对于喜爱民俗摄影的我们这群人来讲似乎从来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农村里的一切都很入镜,特别是想拍一些传统的年味,大山里便是最好的选择,山西省中条山区一草一木都是乡愁记忆,山脚下的一间小房子吸引了我们的镜头,登高俯拍发现了隐藏在山间的小村庄,一阵狗叫声传了出来。
过年时,城里人纷纷涌向农贸市场,心怀过年的喜悦,怀揣挑选美味的期待。不久前,一对亲如姐妹的好友,携手投资2600元,共同合作走进了农村寻觅年味的宝藏 — 一头活蹦乱跳的年猪。这趟农村之旅,不仅是购物,更是一场寻觅年韵的感官之旅。
最近听说当地有6个青年很有经济头脑,看到这是个商机,便自发组织起来合伙在里边开了个“野店”,生意是相当火爆,一天能卖一只山羊,奇怪的只看到一对小夫妻平时在经营,却不见其它人,甚至传说其它人是只投资不分钱,感觉有点奇怪,随后一行人便前去走访,看看这是个什么情况。
很早就听说山西省临猗县景滑村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荆忙忙,弟弟荆涵涵,兄弟两搞民间收藏只收不卖,20年藏品超过10万件,放满大半个村子,建起民俗博物馆,而今将旧门板,旧木料又加工成仿古家俱远销海外,一个小桌子卖价2000多元,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陈爱柱(右)在烟叶育苗大棚查看烟苗生长情况 向家兴 摄陈爱柱(右)在烟叶育苗大棚查看烟苗生长情况 向家兴 摄中新网宜昌3月10日电 (张军 向家兴)“我从‘打工人’变成了‘合伙人’,这也是返乡创业带给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