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人日报》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一个有三条导轨的高大结构,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舱体,在电磁弹射动力的作用下快速上升,抵达顶部后再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回落,据视频介绍,该结构是一个模拟微重力环境的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这个结构可以模拟长达4秒的失重时间。
近日,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太空诊所”实验室正在开展一项模拟失重试验,获得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数据,并验证锻炼方案的有效性,为长期太空飞行做准备。受欧洲空间局的委托,“太空诊所”实验室从3000多名申请者中挑选出12名男性志愿者,参与为期88天的实验项目。
我国神舟十二和神舟十三6名航天员在进驻“天和”核心舱期间,有一段时间脸上曾出现了明显的浮肿,原因是长期的太空失重,让体液更多向上肢和头部聚集,这无疑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如果能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样,通过飞船和空间站的旋转,产生出人造重力就好了。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顺利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经常会有人问,航天员的“超能力”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练成的?八大类百余项训练,从难从严练就航天员的“超能力”。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30日报道,科幻小说和电影充斥着奇思妙想,很多时候是作为充满令人激动的情节的冒险经历的出发点,而不是预测未来科学或技术趋势的认真尝试。根据我们所理解的物理学定律,一些最常见的想象,比如在几秒钟内将宇宙飞船的速度提升至惊人水平却不压扁乘员,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