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王奶奶从去年冬天开始总感觉胸闷气短,走几步路就喘。此前检查发现心脏瓣膜有问题,但家人考虑其年纪大了,一直未予以治疗。直到今年,王奶奶气短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以前晚饭后还能下来散步,现在基本走不动了,家人赶紧带着她前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就诊。
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通讯员 罗瑶“以前一动就喘,现在连爬几层楼都不在话下。”3月13日,确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七旬老人,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后,肺动脉平均压恢复正常,目前已回归正常生活。
北青社区报(微信号:tongzhoushequbao)记者了解到,65岁的尹先生因近两年持续干咳和喘息症状,近日,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呼吸科求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导致尹先生长期咳嗽的竟是一颗误吸入的花生米。
“今天给她喂水喂饭后就开始发烧,最高烧到了38.9℃,喘不上气,脸色还有些青紫,我们害怕极了赶紧送医院来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蔡老太的老伴还有些后怕。据介绍,长沙七旬蔡老太去年脑梗中风后吃饭喝水都有些呛咳,家属也没在意。
秋冬之交,咳喘疾病高发,尤其是老年人,发病原因也很复杂,症状繁多,病理病制均有所不一样。就西医而言,咳喘的病理机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呼吸系统就会出现器官结构老化,生理功能衰退,鼻咽腔、喉黏膜萎缩而逐渐变薄,其加温、湿化气体的功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