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6日电(娜扎凯提 李瑞)9月3日下午,《英吉沙小刀制作技术规范》喀什地方标准评审会议在英吉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就英吉沙小刀制作技术规范编制小组提交申报的《英吉沙小刀制作技术规范》喀什地方标准进行了评审。
9月5日,“沿着河湖看新疆”主题采访记者团来到英吉沙县小刀村,探寻国家级非遗英吉沙小刀的别样魅力。“每一把小刀都是经过20余道工序,纯手工制作,都是独一无二的。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英吉沙体验小刀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传承人胡甫尔·热合曼说。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7日电(娜扎凯提 库尔班江)“小屏幕”打开“大市场”。此前,只有踏入英吉沙热土,才能拥有“土生土长”的英吉沙小刀。如今,手艺人将非遗和当下流行的直播结合起来,为非遗产品“远走他乡”提供了新的平台。
中新网新疆喀什8月28日电(马晓东)静心镶嵌刀柄,学着打磨刀刃,这样的非遗体验互动,在当下的新疆英吉沙县旅游中,备受青睐。2008年,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该技艺的代表产品英吉沙小刀,因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刀刃,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英吉沙县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有着400多年的制刀史。1991年,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丝绸之路一枝花”。距离英吉沙县城2.5公里的小刀村,原名卡拉巴什栏杆村,是集英吉沙小刀制作、展示、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非遗特色村。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25日电 (李明非)英吉沙小刀以原产地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命名,因其精美造型、秀丽纹饰而闻名中外。在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英吉沙小刀从生活工具变为工艺品,深受各地游客喜爱。阿卜杜拉·阿卜杜赛麦提是英吉沙县的一名“95后”刀匠。
近年来,在济宁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英吉沙县充分利用本土丰富、优质的非遗与旅游资源,以小刀村、土陶村等景区为载体,积极推进非遗与旅游“联姻”,既呈现非遗的文化价值,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亮点与活力。 水火钢泥之中,英吉沙小刀和土陶现已经成为“非遗小镇”的文旅大产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0日电(娜扎凯提 库尔班江)近日,新疆农业农村厅官网公布5条“秋采摘”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其中英吉沙县民俗文化体验游荣耀上榜,为这个充满魅力的“非遗古镇”再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小刀村”景区是此次线路中的一大亮点。
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27日电(阿卜杜威力 田亚莲)水火钢泥之中,英吉沙小刀和土陶现已经成为“非遗小镇”的文旅大产业。随着冬季旅游的逐渐升温,前来英吉沙县观光旅游、体验非遗文化的游客也日益增多,游客们沉浸式邂逅土陶、小刀之美,全县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3年多的时间,家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姆娜瓦尔·穆太力普,逐渐打消了从老家“跳”出去的想法。成为一名讲解员后,她更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这里有“达瓦孜、土陶、小刀、模戳印花”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非遗古镇”。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和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英吉沙县依托非遗资源,在文化润疆进程中传承发展民族传统特色手工业,打造非遗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郭春雨驰名中外的英吉沙小刀、独具匠心的英吉沙土陶、绚丽夺目的模戳印花布……这些凝聚着无数匠人心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山东援疆指挥部及地方政府的共同扶持下,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出新光彩。
成为一名讲解员后,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维吾尔族青年再努尔·阿布迪克日木更加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逐渐打消了从老家“跳”出去的想法。英吉沙,这个维吾尔语意为“新城”的地方,有“达瓦孜、土陶、小刀、模戳印花”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非遗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