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法治热点,回应群众关切。新的一年,长宁区法宣办和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的“与‘宁’说法”栏目继续与您相约。今天,从“指定监护人制度与意定监护人制度”说起,一起来听吴洪律师如何解读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我国建立监护制度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民事权益。
子女定居海外或者没有子女,老了谁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把签字的权利给护工,万一对方觊觎老人财产怎么办?如果找不到亲属朋友等个人做监护人,该怎么办?……中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会关系、家庭模式更加多元,养老问题也日趋复杂,每个成年人都要面临“后半生该如何托付”的问题。
最近“意定监护”很火有人说意定监护为解决养老难、监护难提供了出路也有人说意定监护是一场人性的冒险造成了至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意定监护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价值?选择意定监护又需要注意些什么?七问七答让你快速掌握意定监护↓↓↓Q1意定监护是什么?
11月25日,上海“老人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摊主”一事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焦点之一即为意定监护。什么是意定监护?老人签订的意定监护协议为何被质疑?意定监护适用哪些人群?签订意定监护协议需要什么条件?
81岁孤寡老人在一次摔倒无人救助后常年在腰前捆着3万元现金希望在自己突发疾病时,有人能伸出援手老龄化不仅带来了对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的重大压力,也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管理、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针对孤寡老人、无保护老人和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监护问题。
孤身一人,我怎么才能入住养老院?子女远隔重洋,谁来替我的手术签字?无儿无女,谁能操办我的身后事……近年来,“当我老了或失去行为能力时,谁来做我的监护人”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社会问题。近期,虹桥镇“椿萱堂”正式揭牌,为需求人群提供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一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