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密云县的张家坟村树立起一尊农村老妇形象的塑像,这妇人一手拎着针线筐,一手紧紧地攥着做好的布鞋,面带微笑目光坚定地眺向远方。在她脚下的基座上呈现七个烫金大字“英雄母亲邓玉芬”,字的周围环绕着七只和平鸽。
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年轻的军人身影无疑也是最闪亮的。而在这些人的背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慈母,便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同样,在最为艰难的抗日战场上,也诞生了不少为驱逐法西斯、反动势力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母亲。李淑桓,便是她们中的一员。▲李淑桓(1894-1941)肖像。
7月19日20:45,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本土红色题材电视纪录片《英雄母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7国防军事频道首播,讲述了抗战时期在东莞大岭山从事革命工作的李淑桓送七名子女上战场的“英雄母亲”故事,向全国受众展示了东莞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我们小家的日子怎么可能过得好呢。新中国建立之前,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连活下去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于是中国好儿郎们,告别了母亲、妻子,拿起武器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抗争。
来源:央视军事 大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 他的母亲带着丝丝念想 等待儿子“团聚” 却最终没能等到 “想飘过高山与图们江 去陪伴大儿子” …… 如今 战场上的大儿子“回来”了 “阿妈 你安心吧,安心吧” 在离朝鲜最近的地方 他们等待亲人“归来” 陈曾吉1930年出生,1947年参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