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尽管年纪尚小,但妞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人贩子精心编制的谎言,让妞花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
12月19日,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终获死刑。20日,当年被其拐卖的儿童之一杨妞花和姐姐桑英按照预定计划一起回老家祭拜父母。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小妥倮村,在杨妞花的朦胧记忆里,那个站在猪圈上可以看到一个山洞的村庄,如今变得无比清晰。
5岁被拐卖,26年后自己找回家,却再也见不到父母,这是杨妞花悲惨的前半生。9月18日,人贩子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她当庭提出上诉。11月28日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法庭外,杨妞花的姐姐桑英回忆起爸爸过世的那天,泪流满面。
再次见到杨妞花,是在她贵州的老家。外婆12月初过生日,她提前一周从河北赶来,专程给外婆庆生。此时,距离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过去一个多月,她瘦了五斤。席间,总是进来电话,有寻亲家长咨询她如何找孩子,也有书店老板来确认新书签售会事宜,媒体也正等着采访。
祭拜完父母,杨妞花站在山上,望向远方的群山。本版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摄今年11月底,这是杨妞花第九次回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家乡。2021年第一次回到老家时,那一天,杨妞花被家里人拉着吃了11顿饭,吃炖鸡、喝鸡汤。舅舅家、叔叔家、堂哥家……家家都得去。
“只有有家的时候,心灵才是有停靠的。”自5岁被拐,贵州女孩杨妞花就过上了漂泊的生活,自卑、讨好、怯弱,她唯有更努力地生活,希望爸爸妈妈早点找到她。被拐26年后,她终于找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但父母早已双亡。一年后,她将人贩子余华英送上法庭。
大象新闻记者 陶沄淏“当庭宣判,余华英得到的还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终审,这是最后一战。”12月19日14时左右,杨妞花和姐姐桑英走出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她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气,向在场的寻亲家长和媒体记者,宣读了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二审的判决结果。
12月2日杨妞花回到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替去世的妈妈为外婆贺85岁大寿现场70余位家长以寻亲父母团的名义为杨妞花外婆送上祝福见到杨妞花外婆大家围着她纷纷送上祝福妞花姐姐桑英也陪伴左右杨妞花姐姐称外婆很感谢这么多人来给自己祝寿很多寻亲家长把妹妹当孩子一样这次就相当于父母来给外婆过生日
10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开庭。这次重审,余华英拐卖的儿童数量从11名增加至17名。1995年,余华英将5岁的杨妞花拐卖。被拐26年后,杨妞花找回亲人,也亲手将人贩子余华英送上了法庭。
“我想要一副织毛衣的签子。”1995年,时年5岁的杨妞花有一个这样的小心愿。她牵着邻居家小姐妹,跟着对方的妈妈余华英一同外出买毛衣签子,她答应姐姐桑英,“回来也给你带。”余华英带着杨妞花,从贵州贵阳一路辗转到达河北邯郸,将她卖了2500元。年幼的杨妞花不懂什么是“拐卖”。
10月11日上午10时,备受社会关注的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开庭。公诉机关指控,余华英在原有查明事实基础上,另涉新的拐卖儿童案件,其拐卖的儿童人数从11名增至17名。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妞花等被害人也到庭参加诉讼。
10月11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利用邻居身份骗取信任,并以“买织毛衣的签子”为诱饵1995年初冬,5岁的杨妞花和姐姐杨桑英跟随父母从老家来到贵阳。不久后,余华英搬到了隔壁,她称自己女儿年纪与妞花相仿,便时常过来串门。姐妹俩对这位邻居毫无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