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传说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
说起这个端午节来,我觉得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啊,这个说法并不是十分正确的,而真正的端午节的由来,我想99%的人都是不知道的,你会是那剩下的1%的,博学多才的人吗?,今天呢,我们就通过这个视频,让我们快速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话说在战国时期呢?
端午安康“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再次来临。一句“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里蕴含着多少中华儿女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你对端午的了解有多少?快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看这些不可不知的端午小知识吧!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二月二“龙抬头”,到了端午,“飞龙”就在天了。端午安康。小长假期间,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囊,不同地域有不同风俗。端午除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天象——“飞龙在天”。仲夏端午时节,“苍龙七宿”将飞升至夜空正南中央,《易经》称“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