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芮城县南卫乡的张卫盈和妻子以及几名工人都按时到鸡场捡鸡蛋。500多公斤鸡蛋整齐有序地被装进箩筐后,装车销往芮城县县城的各个农贸市场及各大超市。从最初蛋鸡养殖的“门外汉”,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存栏蛋鸡1.5万只,年产鲜蛋35万公斤的“鸡蛋王”。
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创业者,40年只干了一件事,从骑着自行车、三轮车走乡串户,到办合作社、企业,把以前只有8分钱一个的鸡蛋,作出日销售鸡蛋100多万枚,年产值达4亿元的产业,创造了鄂西北养殖蛋品购销产业的传奇。
1956年,韩伟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三涧堡镇的东尼河村,韩伟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清寒。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韩伟参加招工考试,成了镇上畜牧站的工作人员,眼看着生活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他跟当地大多数人一样,也娶妻生子。
2月29日,记者在嘉陵区天星乡圈角湾村一家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看到,自动喂料机把饲料和水均匀地送到食槽里,成排的鸡正从笼子里伸出头来进食,工作人员正在捡鸡蛋。业主李庆辉介绍,2012年,他放弃在深圳的生意,回到老家创办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10余人。
[泉州新闻-闽南网]◆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捡鸡蛋为了让住在厦门的孙子吃上健康安全的土鸡蛋,诏安的沈松池和亲戚摸索着养起了鸡,从普通的鸡到现在的特色“三乌鸡”,从普通的赤壳蛋到现在的绿壳蛋,沈松池一发不可收拾,竟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如今,他组织成立诏安县三益乌鸡生态放养专业合作社。
本文刊登在12月7日《赤峰日报》第七版放下手术刀 拿起鸡蛋筐 创业故事——“鸡蛋哥”王玉峰的养鸡人生□记者 张斐然 王琳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了林西县有个漫撒沟鸡蛋,是一对夫妻放弃医院工作回到家乡养笨鸡所产,这就引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
在“拯救生命,爱心暖冬”公益活动现场,“诚信鸡蛋哥”任庆河(左一)为一对老人递上包装好的鸡蛋。本人供图2016年2月2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号楼5楼的走廊内,老汉宋金权迎来了一位他陌生又熟悉的客人。
其实早在以前的时代里面,我国就有很多女性角色非常的突出,就比如说我们众所周知的花木兰,她替父从军的事情也被人们非常的熟知,这个女人做着一些有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而现在也有很多的女性角色非常的具有实力,也被广大的人们熟知,这也反驳了女子不如男的这句老话,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曾经依靠着贩卖鸡蛋,让自己发家致富的“高铁一姐”丁书苗,那么她现在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呢?
初夏小满时节,百业振兴正旺。5月21日,石门县常德哲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挑选鲜鸡蛋、装车发货。“每天80万枚鲜鸡蛋从石门直接发往粤港澳大湾区,最多24小时后,它们将装进当地居民的菜篮子。” 石门县政协常委、常德哲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云成兴致勃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