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越战争前因后果之八:自卫反击:未达目的的军事行动作者:桅杆【前言】1979年2月17日开始的中越战争,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却因种种原因,这场战争并未像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样广泛宣扬。
根据越南北部的地形特点,越军明确提出要实行“区域性防御”,要求各部队打“地区保卫战”。越南北部边境地区为高山区,是我国云南山脉向中南半岛的延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大多数是土山或者土夹石山,部分是石山。
其中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训,是50军150师在回撤过程中,犯下了类似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60军180师的失误,该师麾下448团遭遇惨痛一役:由于越军突袭合围,该团有542人失散,其中2营8连干部战场投降,留下让人痛心的一页。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是我军在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地形上,以越南正规军和民军为对象进行的一次进攻作战,这场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山地攻防战斗,大小战斗主要围绕着制高点展开,越军依托主要制高点,形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
1979年3月5日,以新华社发布的撤军声明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清剿残敌、撤军回国阶段。解放军以边清剿、边回撤为指导方针,各参战部队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一方面继续在战区清剿残敌,进一步扩大战果,一方面组织撤军回国。
1978年12月部队扩编时,该班调出5人,仅剩1人,后来陆续补进老战士4人,新战士4人,该班虽有老兵5人,但是,训练有素的骨干少,正副班长都是1977年入伍的战士,技术还可以,但是战术很差,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会组织训练和实施指挥。
#对越反击战#作者:相忘于江湖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1979年参加对越反击战的29个师,哪一个师伤亡最大?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的主战场是许世友任总指挥的东线(广西方向),参战9个军有6个在东线。歼敌5.6万余人,其中4万多人的战果来自东线。
1978年夏天,越党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南攻北防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决心尽快“夺取西南边境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因此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西南方向的越柬边境,并于1978年12月25日发动了全面入侵柬埔寨的战争,由此导致北部中越边境地区兵力不足。
当时主政越南的黎笋等人,在获得了美国越战后留下的军事物资和苏联的支持后,自称“世界第三号军事强国”,他们在我国西南边境,抢掠边民,杀害我边防官兵,侵占我国领土,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狂妄的宣传,“要打到长江边”、“春节在南宁过年”等等。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打响前夕,广州军区55军坦克团7连奉命配属步兵487团由米七以南的松树山出击,沿423高地向班列穿插,会同配属步兵489团穿插至探某的坦克8连完成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的任务,保障主力围歼同登地区越军。
有一条大河绕着市区而过,河水十分清澈,有三座铁桥各自相距几百米,河边的山林和房屋倒影在河水中,市区的风景,在大河及桥梁的点缀下显得十分的美丽,高平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市委大楼三层楼高,可能就是这个城市最高的楼房了,其他民房是一层或者两层高高低低的沿街而建,街道马路横竖有序,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