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有一句老话叫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四川到陕西穿越秦岭的山路。但是在现在,要论修铁路,四川境内最难的还是在川西地区。打通四川、甘肃和青海的川青铁路是继青藏铁路后又一条在海拔3000米高原修建的“天路”,也被称为“新蜀道”。
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1日),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双曲拱坝电站——叶巴滩水电站将进行首台机组定子的吊装工作。叶巴滩水电站位于西南地区金沙江上游,装机容量224万千瓦,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清洁能源基地——金沙江上游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项目。
10月29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成立暨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举行。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对话会的圆桌交流环节,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照分享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扎尕那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近日,第25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开幕,会上公布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甘肃扎尕那村入选。 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蛙乡,海拔3000-3300米,村中古老木制的藏居依山而建,“藏寨秘境”扎尕那跃然眼前。
“森林探访团”实地考察“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项目”。10月27日,由半岛都市报、内蒙古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组成的“森林探访团”赴云南省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跟随生态领域专家、造林队员,实地考察“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项目”。
深冬时节,雪落高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安果村热闹的分红现场让老百姓心里暖洋洋的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甘南州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步
新华社成都7月1日电(记者薛晨)“扎根两河口,建设大工程;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是流传在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电人”中的一句话,也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川西高原的体现。随着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完成并投产发电,这句话在国投集团雅砻江两河口建设管理局工程技术二部有了新的诠释。
新华社成都5月1日电(记者薛晨)“吊装窗口期不等人,必须时刻盯紧现场,确保一旦风速满足吊装条件,能够马上起吊。”在海拔3000米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腊巴山风电项目吊装现场,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59岁项目经理李现臣向施工队员做着动员。
救援人员将被困女子转移下山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2月14日,大年初五,恰逢情人节,四川一女子独自攀登九顶山,突遇大雪不慎摔伤被困,只得报警求助,当地公安、消防、九顶山景区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开展营救,最终将其安全转移送医救治。
新华社兰州1月29日电 题:海拔3000米的30多年接续守护新华社记者王朋、张智敏春节假期,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乌鞘岭,依然驻守岗位的交警,正在为过往车辆护航。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交警在此默默奉献30多年。这是在乌鞘岭拍摄的县道202线部分路段(无人机照片)。
2021年7月,海拔3447.68米的四川九寨黄龙机场,迎来一队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师生。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也是一段快乐的创作体验,学生们克服寒冷和高原反应的影响,积极深入生活,跟随当地村民一起割麦子、收青稞,在老乡家中体验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