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大戏《问苍茫》所反映的大革命时期,蕴藏丰富的历史内容。1922年6月16日,正当广州革命政府第一次北伐之际,陈炯明部将叶举等在广州发动叛乱,粤军也随之发生大分裂,分成拥孙、拥陈两大派,以及少数的中间派人物。
标题:陈炯明:风起云涌的历史之矛。江山如画,风起云涌,乱世纷争,豪杰英雄。每逢乱世,总是会涌现出无数的英勇之士和文坛巨擘,百年前的中国,正值炮火连天的苦难时刻,也是近代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为活跃和辉煌的时刻。
1920年10月,孙中山在致蒋介石信中说:“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从 1918 年至 1922 年,蒋介石数年间即历经作战科主任、第二支队司令和第二军参谋长等职。
1922年6月,一生历经坎坷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遭遇了最大的失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倒戈,纵兵炮轰孙中山大元帅府,多亏孙氏的警卫部队得力,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掩护其登上了停泊在珠江江面的“永丰”号军舰,刚刚建立的广州革命政权再次垮台。
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蒋介石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崛起与孙中山的赏识和重用密不可分。那么,孙中山究竟为何对蒋介石如此青睐,委以重任呢?这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涉及到政治、军事、个人特质等多个层面。
《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在1927年慷慨就义的片段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国内从小学开始的几乎所有历史教科书都做出了类似概述:“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