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是一座著名的古城,古时称颍州,因颍河而得名,是一座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古城,城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在1939年,为防御日军空袭,城墙、城门墩台和瓮城全部拆除,只有西北城墙保留了一段,长近百米。
国家文物局近日在其官网公开了《关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情况的通报》。通报称,2020年4月至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阜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长期不在考古工地,现场发掘人员擅自变更考古发掘计划,动用大型机械挖掘破坏文物。
颍淮大地,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先民在此生生不息。距今6900年的临泉王新庄遗址显示,当时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而在阜阳三区,一直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直到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才实现零的突破,并产生多项第一。
5月11日,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刊文透露:202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阜阳市部分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共调查新石器时代至宋代遗址10处,墓葬3处,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窑址1处,此次调查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安徽省阜南县新发现一处商周遗址,该遗址规模较大,
南向北望万以学1 省政协组织老委员去阜阳考察,我积极报名参加。阜阳很多年没有去了,不知变化几何。此外,我还有个私心,即是想趁便考察下处于淮河及颍河上游的阜阳与长江的关系。省政协最近在搞长江文化安徽段研究,我参乎了其中关于安徽区域文化讨论,觉得很有意思。
如果告诉你,“鲖”就是专为临泉鲖城而设的字,你相信吗?光阴荏苒,穿过2000年的时光隧道,曾经的歌舞楼台,曾经的繁芜与硝烟,都无可奈何地消失在时光隧道里。而其出土的历史文物,无可辩驳地印证了鲖阳城古老而文明的历史文化,一个让鲖城文化更为丰富的元素。《辞海》记载:“鲖,鲖阳,古县名
乡间阳光正好,一望无际的麦田上薄雾如纱,远处飘来阵阵炊烟,看起来和其他村庄没有什么两样。指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兴武说,千百年来,这一带留下胡侯筑城、胡子朝晋、胡子事楚、胡子嫁女等有关胡国的历史传说。
好消息传来!阜阳人又多一个游玩新去处!近期,细心的市民发现阜城东城河景观岛四周的建筑施工围挡已经进行了拆除这个景观岛正式向市民开放市民再添一个怀古、休闲、赏景好去处!近年来,我市实施东城河景观带工程,它是东城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景观带工程分东城河景观岛和南侧景观带两部分。
“阜”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原意指起伏的山,后引申为厚、大、多和财富之意。“阳”字,用于地名,一般指山之南、或水之北。作为地名的“阜阳”,可理解为富裕而充满阳光的吉祥之地。公元1735年,清乾隆帝为“阜阳”赐名时,不知可有此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