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耻辱的一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需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2亿两白银,消息传开后,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拒绝签订这一辱国条约,这就是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运动。
康有为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康有为应该怎样评价呢?主要著作有什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要知道在乾嘉学派盛行的清朝,考据学,是清代留给我们唯一值得称颂的文化财产。经这些大学者考证,所谓的《孔子改制考》完全是康圣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在那招摇撞骗。
一、理想主义的崛起与变法实践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浸淫于儒学经典,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甲午战败的屈辱点燃了他的变革热情,他提出“迁都、拒和、变法”六字主张,通过《公车上书》与《孔子改制考》等论著,将西方宪政思想与儒学传统嫁接,掀起维新思潮。
康有为(1858-1927)于民国二年(1913)年以母丧归国,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列国周游。此时的康有为从旗帜鲜明的维新运动领袖变为了“尊孔保皇”派的一员,而康有为在书法上的革新思想却一以贯之。康有为的书法研究颇有建树,书法论著有《广艺舟双楫》,而立之年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