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鸟雀等意象,一座“四不像”神兽巍然挺立。神兽背上,祭祀者头顶华美铜尊跪坐,再现了古蜀国祭祀的场景。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见到了这尊通高1.589米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铜像散发着古蜀文化的神秘与魅力。
签约仪式现场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文物的保护、修复牵动人心,大批量新发掘出土的文物亟待修复,现有修复人员却难以及时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也许是当下整个考古学界面临的难题。近年来,科技赋予考古的能量越来越大,当考古遇上AI,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李雨心 摄影 杨涛点击图片进入专题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迎来第一批观众。此后一年,三星堆4000余件新出土的文物已经完成了清理保护和修复工作,包括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以及象牙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23日),“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一批珍贵文物首次亮相。在此次三星堆“上新”的文物中,一件出土于3号祭祀坑的金面具尤为引人注目。
多单位、多学科参与,3D打印、数字虚拟修复等新技术介入……7月23日,“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开幕,展示三星堆新出土文物近一年来保护修复成果,讲述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
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惊艳亮相,600余件文物首次展出吸引公众关注,新亮相的很多文物都是在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修复完成的。据三星堆博物馆消息,三星堆3-8号祭祀坑新出土编号文物17000多件,相对完整器物有4000多件。
新华社成都7月24日电(记者康锦谦、童芳)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23日举办“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吸引众多参观者。在展览现场,备受关注的2号青铜神树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实现“数字重生”,跨越3000多年再次与世人见面。
7月23日,一件三星堆从未展出过的青铜器器型首次亮相!这件出土于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的青铜器叫青铜瓿(bù),它看起来“肚子”圆鼓鼓,上面布满了云雷纹和卷云纹,最吸睛之处是腹部上方的一圈鱼形纹饰,细腻生动,动感十足。
近600件“国宝”首次展出、AI算法复原文物、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三星堆博物馆新馆27日在四川省广汉市试运行,跨越3000年的文化盛宴全新开启。7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布展。新华社记者刘坤摄这是日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青铜神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曾杨希 通讯员 朱亚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资料图“古蜀之眼,堆列三星”,7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新馆一展新容,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去年3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16个月之后正式落成。
造型繁复的青铜神坛、精美绝伦的鸟足神像、璀璨夺目的黄金面具……今年7月,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开放。有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其中300多件珍品出土于新一轮发掘的“新六坑”,吸引了各地观众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