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2月20日,记者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大附一院”)获悉,医院神经外二科和精神科联合成功为一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开展了云南省首例双侧伏隔核-内囊前肢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英国学者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描述得名,主要病变在脑的黑质和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丢失,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导致纹状体多巴胺体质浓度显著降低。
红网时刻怀化6月29日讯(通讯员 佘苏华)近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医生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结对帮扶专家、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神经外科挂职主任刘定阳联合为患者李先生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患者恢复良好,于6月27日康复出院。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张海振 济南报道“我们做的这个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叫脑起搏器植入术,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电信号的一种手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葛明旭介绍。
红网时刻新闻1月13日讯(通讯员 曾惠敏)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万一团队成功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为一位脑出血后昏迷四个月的患者“重启”大脑,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新希望。长沙的刘先生因突发意识障碍被诊断为原发性脑干出血,出血量大于5毫升。
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癫痫中心史建国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4岁9月龄患儿植入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来缓解小小年龄所艰难承受的肌张力运动障碍,手术通过机器人全程导航,精准定位,辅助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
红网时刻衡阳3月20日讯(通讯员 席海鹏)3月18日,身心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肖阿姨终于重获新生,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治疗下成功完成帕金森病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简称DBS术),开启了湘南地区帕金森病治疗新模式。今年68岁的肖阿姨,已经有8年的帕金森病史。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脑深部电刺激有助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或中风导致的手臂和手部力量及功能减弱。由严重脑外伤或中风引起的脑损伤会破坏运动皮层与肌肉之间的神经连接。运动皮层是大脑皮层中控制自主运动和肌肉的关键区域。
阳光讯(贺迪 记者 郑亚雷)4月24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植物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简称DBS),术后患者各项体征平稳。40岁的朱某(化名)因外伤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相继接受了康复训练、高压氧等一般促醒治疗后,却并未清醒。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磁电纳米圆盘,为无创刺激大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望替代传统的植入式或基因改造疗法。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9日电 (陈静乔颖)26岁的小田(化名)饱受强迫症困扰9年有余,曾在中国多地求医,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19日,他在上海接受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小田在上海接受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0日讯 “终于不抖了!”近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张阿姨成功完成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手术在脑内植入“刺激电极”后,张阿姨双手震颤、四肢强直得到极大缓解,生活也可以自理了。67岁的张阿姨已有8年的帕金森病史。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20日电(袁全 张珺洁)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19日该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与华山医院陈亮教授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携手合作,成功为一位受强迫症困扰长达9年的患者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林国山近日,49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张师傅(化姓)为易伟教授送来锦旗,一边向医生展示自己的康复情况,一边笑着询问“何时可以正常开车”,这与他8月份刚入院时四肢无力、行动迟缓的状态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