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同学,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所学专业,那该怎么办好?会不会因此怀疑人生了呢?实际上,现在很多同学就是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如果你大三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算晚。
1、上了大学,无固定教室,上一课换一个地方;不像小学、初中、高中,总有一个教室属于我们。但上了大学发现,教室是公用的,每天看课表,都要先看在哪上课2、上了大学,学习和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入社团、修学分、谈恋爱、做兼职......
大家晚上好,今天阿咸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保研的时间线规划,这可不是大四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喔。很多同学到了大三才意识到保研的重要性,但那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准备时机。那么如何才能在保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呢?接下来阿咸帮大家梳理一下保研时间线。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根据疫情前的《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的数据,15-19 岁和 20-24 岁的中国人自我报告的幸福感最高,此后幸福感一路下滑,在中年时期跌入谷底。如果从人生任务来看,许多人也是在读大学时收获了最快乐的时光。
又到了一年一度学期更替的时候,有的人即将毕业,也有的人即将初入大学。在现在的学生时代,寒窗苦读十年书,并不能一朝成名天下知。何况我们奋斗了十二年也只是为了高考的那一博,所以拼命高考为了什么?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那么进入一所好大学又是为了什么?
你好呀!我是小米粥,欢迎你的到来呀! 一起勇敢努力吧,要变得强大且温柔啊!"同学,你参加过哪些竞赛?有过实习经历吗?"当面试官第三次抛出这个问题时,我攥着空白简历的手心沁出冷汗。那些在抖音收藏的"大学生必做清单"、小红书收藏的"逆袭攻略",此刻都成了扎在自尊心上的玻璃渣。
大学几年基本遵循着一个规律:大一玩大二学大三各奔东西大四毕业互道再见,而大部分也基本不会再再见了。距离2020年结束还有3天!对于今年各位大三友们收获了多少,还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完成呢?在来年的新学期,大三面临考证、实习、考研的多重选择,未来的路你想好了吗,又该如何规划?
罗翔老师曾讲:“你学学不进去,玩又玩不尽兴,睡又睡不安稳,心情明明很糟糕,却吃得又特别多。实力弱还总是瞻前顾后,想去超越却又无法踏实努力,一看到别人努力你就焦躁难受的不行,但轮到自己行动时却总是‘再等等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为之一震,这分明就是我当时上大学前三年的影子啊。
在美国,很多年来,进入耶鲁哈佛等著名大学一直是精英家庭子女的特权。在新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寒门子弟上大学:美国精英大学何以背弃贫困学生?》一书中,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通过自身经历和连续三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踏入大学校园仅仅是一个开始,被录取并不代表能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