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思想,特别是“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这两个概念,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推理框架,文章首先讨论了美国和欧盟对西非的外交与安全政策,随后根据基于新古典现实主义提出的四个假设论证了可能制约相关外交政策行为体作用和影响力的国际与国内结构,分别是国际体系、战略文化、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国内政府机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等级制理论是对当前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大主流理论之一的无政府状态假定形成显著冲击的新兴理论,美国学者戴维·莱克(David Lake)的《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是这一理论视角的代表性著作。
俄乌冲突不仅是冷战结束之后罕有的欧洲大国直接军事冲突,导致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激烈对抗,也引发国际资本巨头、小微科技企业、新兴国际化平台、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广泛介入,凸显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呈现出新的态势。
摘要: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观与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量子科学观的一个根本分歧是经典科学观坚持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量子科学观则认为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原状态。关键词:经典科学观 量子科学观 不确定性 社会知识生产 国际关系理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国家间互动模式及其结果。当下,该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由兴转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这一秩序因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固有特征和全球宏观条件的周期性恶化而衰退频发,则终将走向自由主义思想的对立面并彻底终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诉求的不断增强,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与国际话语权的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国际关系学与传播学学者的共同重视,促进了当下中国国际关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
来源:Ünver H A. “Computation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at can programming, coding and internet research do for the discipline,” All Azimuth: A Journal of Foreign Policy and Peace, Vol. 8, No. 2, 2019, pp. 157-182.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李行云)国际关系领域引入“人”的视角后,对诸如国家、和平、战争、国际体系等国际关系议题将得出一些新的看法。今日,“述学·咨政——第1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八期《人、国家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路径》正式上线。
6月28日,由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办的2022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在致辞中,引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问巴西时对互联网和信息安全问题的表态,阐明本次会议的主旨:以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原则,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对话与对峙兼具,利益与对抗交织,摩擦与合作共存。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百年中日关系,曲折复杂、风云激荡,一直是中日两国近现代史、近现代中日关系史及东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上重要而重点的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