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留传下来的一种民间曲调,更像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歌,无论是船工号子,还是伐木号子,无论是建筑号子,还是赶山号子,无不凝聚了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疲劳、统一步调,由一人领唱,大家应和,动作先慢后快、音调先抑后扬,再大的困难都在号子声中被战胜和克服
“六月草,棒打倒。” 因多在锄草时演唱,故而得名。打锣鼓草又称撵锣鼓草,当地的锣鼓草活动,据传起源较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特定的乡贤文化,来源于人们击鼓鸣锣吆喝驱赶野兽和祭祀山神,由于时代的发展,太平军的遗风而演变转化成一种农耕劳动山歌。
每个人都咬紧牙关,船底不时传来硌在鹅卵石上的摩挲声,眼看木船“卡”在险滩再也上不去。这时,听到一阵声嘶力竭的号子声从前面拉纤人的胸腔吼出来,众人随即应和,那号子声悠悠荡荡,顺着寒风在峡谷间回荡开去。于是,木船又磕磕碰碰、摇摇摆摆往前走,领唱者声音很大,唱和者节奏感很强,“三尺白布
二十六 清晨听鸟 每天早上我都是醒在鸟声中。我躺在床上静听,大约可辨出七八种鸟。有一种鸟叫像冷笑。有一种鸟叫像凄嚎。还有一种鸟叫像小女子斗嘴,叽叽喳喳,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似乎它们都把自己当作公主,把对手当作臭丫环。
肖克寒石马江在丘陵间迂曲而行。江边这小村庄,叫发冲。耕道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反剪着双手,独步缓行。村民热情地打招呼:“王老好!”老人和善地点着头,脸上漾着笑意。人们望着老人,仿佛又听到了他喉咙里飞出的劳动号子……发冲现在属于湘中新邵县新田铺镇小水庙村。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上官云) 记者从中国音乐学院获悉,2024年是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近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主办的“劳者自歌”中国音乐学院劳动主题音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据主办方介绍,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