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9日,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大会召开前夕,总台北京总站围绕当下热点话题,对科幻作家刘慈欣进行了独家专访。当前中国的科幻产业发展有哪些新特点?AI发展是否会取代作家、画家?人类应如何拥抱科技发展、实现文明传承生生不息?科幻作品影视化的难点在哪儿?
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迅速变革的当代,人工智能(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成常态,但是在创意和文艺产业,AI技术的介入则有不少的争议。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峰教授和他的团队是国内较早拥抱AI文学的团队,最近,他们发布了首部人工智能完成的百万字小说《天命使徒》。
■记者 许旸阅读是传承文化薪火的重要途径,也是汲取智慧力量的重要方式。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期间,“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办,“新华荐书·东方书单”和“年度十大东方读书人”评选同步启动。“出版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就在于能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出版水平。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贾晓雯 何泠瑶 编者按:龙年伊始,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横空出世,具象呈现了人工智能在短短几年内的迅猛发展。毫无疑问,人类已迈入AI时代,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情感,正在与AI建立真切而紧密的联结,有人甘之如饴,也有人隐忧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