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欣闻贵报近期在开展“破‘四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讨论,中国科学院欧阳钟灿院士致信倡议院士同仁“都来为科技界破除‘四唯’尽一份绵薄之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提倡“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评价应该‘只唯实’”,这些观点我都十分赞同。
首先,要明白中科院院士的“含金量”有多高,这么说吧,截止到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高下立判,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有九百多名中国籍院士,可想而知,这些人无一不是人才中的人才,天才中的天才,只是这些还不够,成为院士,必须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还需兼备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等优点,这样也只是可能,被推荐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环境恶劣或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反而会加速文明的产生。对于长江流域,干湿环境的快速转换对史前文化演替产生了重要影响。”12月7日,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树成在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认为。
何宏平9月6日,中科院人事局网站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通知,何宏平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公开资料显示,何宏平,1967年10月生,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6月7日,在浙江嘉兴举办的首届南湖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2021中国科创新锐企业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张玉奎以《从0到1的坚守和突破》为题作了主旨演讲,谈及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化学领域出现的新趋势。
在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创新引领的大背景下,院士增选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第一梯队,这次院士增选有几个特点: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7岁,最小45岁,最大69岁,体现着新老接力、梯次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