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碰到一个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贵州老乡,聊了许多关于兰州、关于甘肃的见闻。他还约我有时间可以一起坐高铁去吃天水麻辣烫,也回兰州看看中山桥。提到第二故乡兰州,就不得不提起甘肃,因为最近这些年甘肃人均GDP一直都是位列全国倒数第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启了飞速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省份,在有利政策的加持下,这些省份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城市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过去的穷乡僻壤、山穷水尽,现在的西部地区,整体区域发展变的更加均衡和协调了。
我老家在甘肃陇东,一直到我成人记事起,家乡的环境和条件是山高沟深、十年九旱,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由于缺水,如果不出远门,一家人一个星期不洗脸是常态,哪怕是出门顾体面,也是含一口水,用嘴小心地吐到掌心,分一两次在面庞上小心翼翼地抹两下就算是洗了一次脸。
谷正伦,贵州安顺人,国民党中央委员,曾经担任甘肃省主席。但是甘肃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在支援抗日战争的责任下仍然完成了筹集运粮的任务,实在是非常不容易,但这一切对于谷正伦来讲都不是难事,反而能应对自如,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因为地震,看到震后的残垣断壁,各省网友也是对甘肃的土胚房展开了口诛笔伐,有的说是甘肃扶贫工作不够彻底,有的说甘肃人懒,有的说甘肃这地方黄沙漫天,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想要致富太难了,难怪甘肃好多人还住土胚房,以至于甘肃成了全国贫穷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