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11日电(记者张昕怡)记者10日从山东大学获悉,邾国故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初步判断该建筑始建于战国,为邾国工官府邸。邾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城市,是东周时期邾国的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吴济夫邾国故城,俗称纪王城,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地处峄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王城源于唐太宗李世民,他第十个儿子李慎的封地在邾国故城遗址上,因其封号为“纪王”而得名。早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邾国的都城。
记者 康岩 通讯员 孔祥波桃香漫圣地,红雨到万家。3月30日上午,2024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峄山镇第十三届桃花节暨“峄农”农特产品牌推介会在峄山镇桃源广场盛大开幕。邹城市政府副市长布方锋出席活动并致辞,邹城市政府副市长林毅出席活动,峄山镇党委书记郭目营致辞。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邹城市历史悠久,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东方君子之国,邹鲁圣贤之乡”的称誉。邹城市历史悠久。
“出土于邹城的法治文物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生动展示了邹城法治建设的历史与传承。在线上,我们开办法治文物展专栏,向大众讲述法治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线下,制作了13块展板,在各学校、社区、企业、机关进行巡回展览。”12月4日,邹城市司法局局长周亚光说。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1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为“江南”溯源》的报道。江南,是中国人的一种乡愁,中华文明里一组水润灵秀、备受青睐的意象群。正如诗人余光中思恋故土时的慨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2024年12月,山东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85后”教授许振浩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2024年7月,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90后”教授黄炳荣荣获首届陈景润奖……“破格”二字成为山东大学实施青年人才引育计划的最佳注脚。
1月16日,济宁日报A3版整版以“厚植文旅‘沃土’ 打造发展‘高地’——2023年济宁文旅精彩回眸”为题,图文并茂、生动全面展示了2023年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向全市“两会”代表和委员及广大群众呈现了济宁文旅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精彩答卷。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3”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五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多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两创”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勇担文化使命,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文化“两创”工作迅速起势、全面成势、立标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在守正创新、弘扬传承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