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城市##西安##长安##汉服##历史#本文共2469字,阅读时长约为3分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秦汉的曲裾深衣,到唐的齐胸襦裙,再到宋的褙子,明的马面裙,时代变化不停,国人的服饰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新网西安5月5日电 题:假日里的“唐潮”:“Z世代”汉服妆造师点染长安之韵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党田野“画眉、涂脂、点面靥、染额黄、描斜红、贴花钿……在我们做一些传统妆容的时候,也会去翻阅一些古画和书籍。希望以此让游客获得‘原汁原味’的体验。
中新网西安6月10日电 (杨英琦 宋宇航)“端午安康,常来长安!”手持折扇的“富商”迎来送往、身着汉服的“侍女”正发放香包和五彩绳、“武人”举弓箭射“五毒”……这里并非千年前的长安,而是西安一处唐风市井街区的节日场景。“在这里穿汉服,才有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我就像穿越了一样。
如今,在西安的街头,不时能看到着古装造型的人们,他们的服装和妆造风格迥异,古风韵味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几年,汉服妆造行业迅速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身其中,95后贠维便是其中的一位。福建母女游客选择了唐风妆造贠维的汉服妆造工作室位于西安市小寨阳明国际大厦,她是老板兼造型师。
顾客在服饰店体验国风妆造。 本报记者 张维 摄汉服妆造店里多种款式服装供游客挑选。梳云鬓、点花钿,一袭汉服逛西安。近年来,西安汉服消费频频“破圈”,诸多消费场景中,国风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冠以“全国汉服消费体验第一城”的西安名不虚传。
中新网西安1月22日电 题:西安汉服馆老板的“灵蛇小财神”作者 张远 杨淇越22日是农历小年,在位于西安市阳明国际大厦的一处汉服馆内,老板贠维拿出一套有蛇年元素的汉服向中新网记者展示:“这叫‘灵蛇小财神’,年前特别受欢迎,很多顾客都预定了。”图为顾客在店内体验汉服造型。
西部网讯(记者 李典晴 实习生 邢梦圆)在古都西安,随着汉服文化的日益普及,来西安旅游的游客们纷纷选择穿上汉服,漫步于古城之中,体验一把古人的风雅生活。近期,汉巴士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列集拍摄、妆造、观光于一体的定制公交——“汉巴士”,为游客们的古城之旅增添了无限乐趣。
4月23日,幻唐·幻裳汉服城的抖音直播间里,汉服妆造师向观众展示着不同款式的汉服所代表的意义,和妆造完成后的效果,随着一个个团购订单的上线,直播间里一片抢单的热烈氛围。还有曾经的顾客回来继续好评,“之前拍摄过,小姐姐化妆很细心,拍摄效果特别好,很满意。
近年来,汉服文化备受青睐、频频出圈,作为西北区域品牌服装商贸集散中心,新城区紧抓汉服产业的发展契机,以板块发力统筹全区发展,在成功落地了西北首家汉服交易中心之后,又相续引进雅尔艾汉服、漢唐迎·漢服体验中心、汉霓唐裳汉服体验馆、西安新影社等汉服产业相关企业在大明宫、城墙景区、永兴坊周边落地,进一步强化了新城汉服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作者:李有军 徐 楠近些年,随着“国潮热”“新国风”持续兴起,汉服从个性化的服饰体验成长为风靡全国的特色产业,“汉服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以西安、南京、洛阳为代表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古城,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徜徉其间,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诗人贺铸在《绿罗裙·东风柳陌长》中,描绘了女孩的裙装,宛若芳草般清脆,让人只觉生机盎然。跨越历史,在盛唐光辉闪动的西安,属于汉服的文化从未消逝,反而越发灿烂。从地铁上的惊鸿一瞥,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处处可见,汉服仿佛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越发重要的服饰。
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在古都西安街头,外国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踏访名胜古迹,感受文化之韵;换上汉服妆造,体验“穿越”之旅;走进早市夜市,寻访最为地道的烟火之气……从“Xi’an travel”里深度了解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在“歪果仁”中愈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