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是一个刺激泛化的例子,也是一个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
他发现,除了食物以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一现象被称为条件反射。在实验开始前,实验人员对小阿尔伯特进行了一系列情感测试,让他接触白鼠、兔子、狗、狗、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棉絮等,结果发现他对这些物品都不感到恐惧。
为什么吃鸡这款游戏现在如此火爆,很多人说是因为这款游戏揭露并释放了人类内心中最黑暗的那一面,可是相比于把大学生困在牢房,将婴儿折磨从小看到圣诞老人就有心理阴影等等这些实验,到底那个更黑暗,更令人不耻呢?
孩子沉迷游戏,可能让很多父母操碎了心。近日,湖北武汉,一名读三年级的小男孩,沉迷游戏要求“休学”。父母将计就计,和老师商讨后同意男孩“休学”,“休学”期间为其制定严格的“玩游戏计划”,每天要玩够16个小时的游戏,一日三餐定时吃,过时则不候,每天要制定KPI,中午晚上要对自己的游戏战绩复盘总结。
经验说:无论怎样,只要有可能,人们都会主动地逃离失败与痛苦。实验说:多次的失败与痛苦,会让无助感变成习惯。约翰·华生为了弄清楚情绪的起源,拿一个婴儿做实验,证明了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获取的。这个实验对马丁·塞里格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同时塞里格曼也考虑到华生实验中的不足。
2.你所需要知道的记忆与思维思维、记忆和语言是心理学家称之为“认知”的各种形式。认知应成为心理学重点关注的主题,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某些方面,认知又对心理学声称自己是对心智的科学研究主张构成了存在性威胁。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了解某人的头脑内部正发生着什么呢?
如果宝宝花太多时间接受网络刺激,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不接触真实的人、真实的宠物、真正的玩具和真正的物品,宝宝的早期认知能力,如同情心、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受到损害。不久前,我从都柏林坐火车去戈尔韦。过道对面坐着一位带着婴儿的母亲。在火车上,我阅读了一些资料。
年头多了,就从南到北接触过无数的自闭症孩子家长,可以用一茬一茬又一茬来形容,但提出的问题永远都停留在孩子那些枝根末节的外显行为上,很少有人知道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就是社交与沟通,更鲜有人想探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加工的。
“身为你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what it is like to be you) ?”心智涵盖了我们所体验的一切。这些体验是大脑创造的,且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个创造的过程。体验具有私人性,我们无法知悉他人的体验,但我们也同样无从了解自己的大脑里在发生些什么。什么是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