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栀编辑|娱栀本文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相关信源在文章结尾和文中截图前言在浩瀚的星空中,人类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迈向更深远的宇宙探索。但面对技术瓶颈和资源限制,如何实现已有航天器的长久服务与高效利用,成为各国科研团队竞相攻克的重要课题。
国防科技大学6月30日发布消息,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遥测与数传数据表明,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正在珠海进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共参展43项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八院在弹箭星船器等领域最新成果,许多新概念、新面孔、新应用的“航天神器”令人眼界大开。
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空中力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能执行制空权争夺、发起对地对海攻击的战术飞机,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在我国南海上空,尤其是南沙群岛等区域有效地施行巡逻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