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上课已十年有余,算不上“老司机”“老油条”,但我还是自信我的课堂输出可以令同学们学到一点真知识,或思维的启迪,抑或视野的开拓,近些年我发现我的课堂上同学们的“抬头率”整体不高,尤其是专业课(相较于针对全校学生的通识课)。
尘埃落定之前,同学们奋力拼搏的样子,和大学课堂上,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曾经的拼搏,就只为了那一张入场券而已,有家长亲眼见证了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后幡然醒悟:难怪大学生不值钱了,是真没有啥“真材实料”啊。
前段时间,多位大学老师反映,这几年来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使上课,也大多在玩手机、看电脑。说“课太水”,其实说的是老师上课不认真、敷衍,内容无聊、乏味、没营养,主要有这么几大派别:“源远流长派”:一上课就拿出已经乘风破浪20年的PPT,逐字逐句照着念,让学生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感受海量知识带来的眩晕感;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眼中的“水课”,在课程的内容、过程和师资方面体现出质量缺陷。硕士生是研究生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尤其在课程评价领域,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对各门课程拥有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有资格对课堂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刘雯 曾兰舒 刘雯 费梦媛 李圳凤 熊芳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家好,我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曾兰舒,看完刚刚的小短片,有没有唤起你脑海中的某些记忆呢?“水课”一直是大学校园存在的教育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都是什么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原标题:被喊“水”的职业规划课为何临毕业才露出“闪光点”直到重修职业规划课,小高才第一次见到这门课的老师。此前因为走错教室,这门选修课的学分,他没有拿到。小高说,之所以选修职业规划课,主要还是因为这门课“够水”。从2008年各高校推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
“免费试听—开启收费—高阶私教”,在销售步步诱导下,有网友花费数千元购买某款网络付费课程,到头来却发现纯属骗局。这样的经历并非孤例。北京日报客户端及12345热线近期接到大量反映,网络卖课套路多多,退费却困难重重,俨然成了消费陷阱。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刘家璇 余蓉 学生没考好,老师该担全部责任吗?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本学期所授三门课程不合格率较高,被学院要求反思整改,一时引发舆论热议。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