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020年12月27日下午,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传出清脆的朗读声。多媒体讲台屏幕上,一个机器人形象的“AI老师”一闪一闪,上面显示“79分”。
学生在课堂上课。安源 摄2月26日,四川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正式开学行课第一天。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机器人“七仔”在开学典礼上和同学互动并为该校2年级4班的同学上了“开学第一课”。学生在学校科技馆体验VR视功能训练。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张庭铭 摄影报道近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家长向四川日报全媒体“问政四川”平台反映:知名机器人编程教育机构——“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关门“跑路”,以致于家长们几千上万元不等的课时费退费无门。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9月1日上午10时,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天府学堂2023成都市中小学秋季开学第一课(以下简称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讲,活动以视频直播的方式覆盖成都百万中小学生。
12月27日下午,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传出清脆的朗读声。多媒体讲台屏幕上,一个机器人形象的“AI老师”一闪一闪,上面显示“79分”。彝族姑娘孙子科尾点击回放后,被自己的声音逗乐。
9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体验在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四川托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Python程序设计》课堂上演:一只机器狗“闯进”课堂,为同学们表演了空翻、倒立行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引来阵阵惊叹与掌声。
“你好,刘子恒,我是机器人小飞。”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华西中学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中,一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正在进行人脸识别和语音播报。你知道吗?这些功能,是由一群中学生通过编程实现的。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如何拥抱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AI)话题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是否也面临技术进步的挑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老师们率先遇到考验,接受采访时,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90后语文老师唐能宣提出:“当学校引入AI教师测评系统,作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仍然会显得手足无措。
本周,多地中小学校迎来开学首日,新学期新气象,“DeepSeek”、机器人、人工智能(AI)强势登陆“开学第一课”,成为春季开学一大亮点。学校为什么在开学季纷纷引入这一热点话题?家长、学生对此怎么看?2月20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职绘人生”原标题:任彦仰:创新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模式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搬运、焊接、组装、喷漆等工序都活跃着机器人的身影。如何让这些“工业助手”更高效地为人类所用?
自贡网记者 陈凡逸2月24日,“机器人”走进了荣县梧桐树学校的校园,也走进了该校学生和老师的心里。当天,在辅导员的操控下,机器人可以自动行走、翻滚自如,甚至翩翩起舞……看到眼前的一切,学生们兴奋不已,目光闪烁,争先恐后地上前“过把瘾”。这是该学校机器人社团开课的一幕。
近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结果公布,广元市苍溪县城郊中学高2021级15班王涵、高2022级6班马洪奎组队参赛荣获Super AI超级轨迹赛项一等奖。从川北小城走出来的黑马选手,对他们来说,科创梦想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