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茹思·理查森(Ruth Richardson)主题:哥特派、伦敦、小说1780-1832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弗兰肯斯坦》的创作得益于编造鬼怪之事。茹思·理查森(Ruth Richardson)为我们解读了死亡意识、科学实验以及哥特派鬼故事对这本书的影响。
we must continue our course with the rest and learn to think ourselves fortunate whilst one remains whom the spoiler has not seized.
I decided to leave Geneva for ever.I took all the money that I needed,and left the town.Before I left,I went to visit the place where William,Elizabeth,and my father lay at rest.I stood there and promised them that I would stay alive until I had killed the monster.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Victor Frankenstein (2015)导演: 保罗·麦奎根编剧: 马克斯·兰迪斯 / 玛丽·雪莱主演: 詹姆斯·麦卡沃伊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 安德鲁·斯科特 /马克·加蒂斯类型:剧情 / 恐怖简介:由20世纪福克
有英国国家剧院版的精彩表现珠玉在前,《弗兰肯斯坦》中文版在疫情期间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得以上演,中国观众因为对《弗兰肯斯坦》的喜爱而相聚在剧场空间当中,一起为人形生物的自白而感动,因弗兰肯斯坦的悲剧而思考,这的确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
作者:杨 道在刚刚过去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2023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这也是雨果奖首次在中国揭晓和颁奖。将这项荣誉颁发给海漄的,正是中国首位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当“90后”海漄从“60后”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时,现场发出热烈的掌声。
刘慈欣与他的《三体》 资料图片《交错的世界》 詹姆斯·冈恩著 资料图片清代吴趼人的科幻小说《新石头记》 资料图片鲁迅翻译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资料图片回顾中国科幻的发展历史可见,20世纪初在时代的巨变中,中国科幻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类进步的梦想中汲取了“
对世界文学经典的排名,每一个读者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对文学作品的评判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美国《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曾组织世界五大洲百座城市的十万读者进行投票调查,精选出世界“十大名著”,这可能体现出一种大众审美的倾向,而同样在美国,《时代周刊》曾邀请美国百位顶级大学的专家评选出世界“百部名著”,其中前十名中仅有一部与“十大名著″相同,”十大名著“中有四部被”百部名著“排挤在外,值得注目的是,虽然”百部名著“中大多是美英作品,而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的《飘》却排在百名,这充分体现西方艺术审美与全球大众审美的差异,一般而言,最经典的作品应该具备雅俗共赏的特性,而小说这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整个十九世纪应该是小说创作的全盛时期,现实主义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十九世纪初代表性的作家是简·奥斯汀,她应该是个承上启下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她拉开了十九世纪文学高潮的序幕;
今天我们谈论中国科幻,绕不过去的是《三体》,大刘的作品,还有几个时间节点。2023年伊始,是中国科幻迷最高兴的日子,《流浪地球2》热映,真人电视剧《三体》中央八台热播,连着两部重量级的作品把气氛烘托起来了,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也树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