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通告,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脉搏血氧仪、正畸丝3个品种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有7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强调,生产、销售、提供假劣药,涉案药品以孕产妇、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以免费沐足为噱头,吸引中老年人体验所谓的足浴“制氢仪”治疗。利用铁的电解反应,谎称体验者体内有毒,将成本一千元多的电解仪,以10倍的价格推销给老年人。近日,上海普陀警方接群众举报后,在市局刑侦总队指导下,成功捣毁了一个专以老年人为目标,售卖假医疗器械的诈骗团伙。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可用于医疗美容的医疗器械监管的通知》要求,药品监管部门依职责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医疗器械。
最近,市民张先生向开屏新闻反映,今年12月5日,他参加位于云纺国际商厦B区18楼的云南云销供兴商贸有限公司生活超市的产品体验活动后,下体出现不适,肿胀到拳头大小,同时伴有尿血,随即前往医院医治。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下体仍肿得像鸡蛋。
潇湘晨报记者满延坤 实习生何光翠 通讯员谢青洋 长沙报道对于市民百姓来说,平时可能见过一些假冒注册商标,如名牌包、名牌鞋,但对于相关案件却了解甚少。近日,长沙市公安局知侦支队成功破获两起重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国家药监局4月12日发布《关于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称,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电动轮椅车、软性接触镜、一次性使用鼻氧管等9个品种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共55批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去年有效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近四十万份 专家分析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趋严□ 本报记者 陈 磊□ 本报见习记者 刘紫薇2019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总计接收有效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9.63万份,全国96.7%的县(区、市)报告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的日益重视,牙齿矫正成为新潮流。如今,一些网店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牙齿矫正器及相关定制服务,因其价格便宜,不需要频繁线下就医,居家即可完成,在网络上逐渐热销。然而与此同时,相关消费维权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