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风采】 儿孙自觉传承家训遗风 陶行知一生育有四个孩子,长子陶宏、次子陶晓光、三子陶刚、四子陶城,他们始终都遵循行知先生的教导,自觉践行“爱满天下”的家风遗训,在不同时期,为传播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今天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130周年诞辰,纵观陶行知的一生,对其形成生活教育理论与开展各种教育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一个重要群体:在陶行知开办学校期间遇到的先进学生党员,这个群体和江浙教育前辈群体、哥伦比亚大学师友群体一起,对陶行知的人生定位、价值取向、理论创新与实践追求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尽管从种种迹象来看,陶行知的大名仍然蜚声于世,从未被人遗忘:他作为教育家的成绩和贡献举世皆知,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和重庆育才学校至今留存,他的著述至今出版的版本,已经超过百种,仅他的《中国教育改造》一书,在过去20年间,就已出过十多个版本,被公认为中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开展生活教育的的重要实践,由于涉及范围很广,所以师资不足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在这里诞生了“小先生制”,张劲夫的弟弟、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健就是第一个小先生,其原则是“即知即传”,展现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目的,也体现了曾祖父“有教无类”的博爱思想,期间,他以《三代》:“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一诗,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